阅览室

您的当前位置:企业定制频道首页 > 阅览室

孩子总爆发式发脾气?是这里出了问题!

发布时间:2021-02-09文章来源:会明心理 浏览次数:8592 点赞量:9

一个半大的孩子坐在地上歇斯底里的哭着,旁边是翻到的滑板车,和一位絮絮叨叨不停教育孩子的奶奶。“你怎么那么不小心,和你说了多少次注意安全,也不长个记性,每次都摔……”孩子哭着,奶奶训着这样的画面是否让你感到十分熟悉?你的父母是否就是这样对待幼年的你的?现在孩子受伤了你的反应是这样么?

 

会明心理咨询青少年教育专家表示,常有来访者抱怨孩子无法管教,动不动就莫名其妙发脾气,甚至经常大发雷霆。孩子这样的状态,和家长在孩子哭闹时的引导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会明心理咨询青少年教育专家讲解:中国家庭习惯于通过批判的教育方法来表达对孩子的各种感情,很多家长会说这是防止孩子“飘了”。然而这样的教育方式,最大的问题便是,无法习得:感情,应当如何表达。从小,我们便被教导:要尊师重道,尊老爱幼,要做正确的事,要守规矩。

 

这些道理并非是错的,但不能充斥在所有时候。

 

就如同那个不慎摔倒的孩子,在突然的“翻车”摔倒之后,孩子想必受到了不小的惊吓,也很有可能受了些伤,身体的疼痛和“翻车”的恐惧感袭来,让幼小的孩子无法应对,才会嚎啕大哭。作为孩子的看护人,尤其是心疼孩子的奶奶,看到孩子摔倒了,想必是十分着急和担心的,但是从未学习过表达感情的老人,也从未意识到自己充斥着需要表达的感情,只能循着内心的感觉,用责备的话絮絮叨叨的讲出自己的焦急。

 

会明心理咨询青少年教育专家分析:奶奶殊不知,这些关心的话听在受伤的孩子耳中,却是满满的责备。每一次受伤,每一次受挫,从家人中得到的不是安慰,不是理解,而是源源不断的责备,孩子自然无从学会表达情绪,只能积攒满腹的委屈无处安放。这时候,一点小事就如火山爆发的暴怒,便情有可原了。

 

会明心理咨询青少年教育专家建议:想扭转孩子这样爆发式的发脾气,还要从日常的教育方式入手。

 

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先说情绪,再说事件。因为情绪在的时候,没有人能理性的看待问题,成人都无法做到,何况孩子。《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是美国儿童教育专家,家庭与儿童治疗师金伯利.布雷恩女士写的,她也是第一位提出情感引导式教育的人。

 

会明心理咨询青少年教育专家解读:情感引导其实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引导,来帮助他们认知情感和表达自我。情感引导不仅会帮助孩子学会认识、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还有助于其他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掌握了丰富的情感词汇的孩子会较少的发脾气或者用行为来发泄情绪。

 

书中有一个叫克尔顿的4岁孩子,克尔顿的父母从小就对他进行情感引导,对他的情绪也给予了体谅和包容,这使得他逐渐成长为一个心智非常成熟的孩子。一天克尔顿在公园里和几个孩子一起玩,他们不停地推着玩具绕圈跑,玩的不亦乐乎。这时,一个还在蹒跚学步的小女孩闯入了他们的游戏路线,结果两个男孩子居然把他们的玩具直接从她的脚上压了过去。受了伤的小女孩一时间惊呆了,惊吓过后开始啼哭起来,可两个始作俑者却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小女孩的母亲闻声赶过来。这时克尔顿走到了这位妈妈的面前对她说:“我为我的朋友这样做感到很抱歉,他们甚至都没有停下来避开她。”稍后,这位妈妈走过来对克尔顿的母亲说:“我想和你谈谈,那边穿蓝色衬衫的孩子是你的儿子吗?”她指了指克尔顿。克尔顿的妈妈感到十分意外,因为还从来没有人向她投诉过儿子的行为。但她转念一想:“凡事都有第一次”,于是回答说:“是的,他是不是做错了什么?”小女孩的妈妈说:“我还从来没有遇见过一个孩子像他这样为他人着想。你的儿子刚才替他的伙伴向我道歉,所以我想要感谢你教育出来这样一个好儿子,他真的让我刮目相看。”

 

在情感引导下的孩子会待人如待己。当他们看到某个小朋友把牛奶弄洒了或者弄坏了玩具的时候,他们会感同身受。所以克尔顿才有了代替朋友道歉的行为。一个富有同情心,能够很理解别人,不爱发脾气的孩子,一定是在一个允许Ta充分表达自己情绪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

 

愿你的孩子能如是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