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览室

您的当前位置:企业定制频道首页 > 阅览室

为什么别人的孩子越教越好,你的却越管越不听话?

发布时间:2018-03-13文章来源:会明心理 浏览次数:7870 点赞量:5

 前几天,一篇《美国男孩不想上学遭母枪击》的新闻引起网友热议。不少网友表示,“逃课”这种现象自己小时候就有过,还好只是被打一顿了事。感谢中国禁枪,感谢母亲不杀之恩。

为什么别人的孩子越教越好,你的却越管越不听话?-会明心理.jpg

 玩笑归玩笑,这件事背后的原因还是值得我们好好反思的。

 我打你是为你好?

 常有人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父母在很多时候是真心疼爱自己孩子的,总是希望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如果孩子断然拒绝,就会得到这样一个回答:“我是为你好”。

 我相信如果有记者采访这个美国妈妈为何枪击他的儿子,她一定会说,她只不过是希望自己的儿子可以老老实实去上学,不要不务正业,争吵之下怒极犯错,出发点是好的。

为什么别人的孩子越教越好,你的却越管越不听话?-会明心理.jpg

 与之相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在知乎上,“如何看待[北大留美学生写万字长文数落父母过度关爱,12年春节不归]”一题之下,评论里“花式虐子”,刷新了不少人的认知。因为孩子不听话就骂她长大一定会做鸡的;一点小事就被当着邻居扇巴掌骂的;更有甚者一个大姑娘因为高三毕业的时候喝了一瓶啤酒而被父母扒光了吊起来用皮带抽的……比比皆是。你要说父母真的一点儿都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好像也不尽然,但是这样的事件,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我忍,我忍,我再忍!

 美国妈妈在开枪的那一瞬间,情绪是愤怒的。那么,什么是情绪?什么是愤怒?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愤怒也是情绪之中的一种,多是企图摆脱和逃避某种危险情景而又无力应付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有愤怒不见得是坏事,它往往提醒着我们目前的处境是有问题、需要改变的。但尤其是中国人,常常认为包括愤怒在内的负面情绪都是不好的,能忍就忍,不能忍也得忍。

为什么别人的孩子越教越好,你的却越管越不听话?-会明心理.jpg

 实在忍不住了怎么办呢?那就一下子爆发。

 弗洛伊德曾提出人是具有生本能(也称性本能)和死本能的,其中死本能就是就带有极强的趋向于毁灭和侵略的本能。人在什么时候更希望毁灭和侵略呢?愤怒的时候。

 美国妈妈希望儿子去上学,但她无力改变儿子不去的事实,摆脱不了这样的困境,愤怒的情绪体验就越来越强,直到她掏出枪的那一瞬间,这种愤怒的情绪才终于一下子宣泄出去。试想一下,如果两个人没有爆发这样大的争吵,母亲也没有这么愤怒,事件还会发生吗?

 不良惩罚的后果

 绝大多数人都逃过学,每人逃学的原因都不一样,有的单纯讨厌上课,有的不喜欢某位任课教师,有的经受校园暴力,有的叛逆喜欢与众不同。

 对儿子说不,不如问一问,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很多孩子年纪虽然小,但都有着被爱、被尊重的需要。不少父母选择一些错误的惩罚方式,不但没有传递给孩子理解和支持,还会让孩子丧失自尊和自信,对孩子以后的方方面面都会形成很大的影响。

为什么别人的孩子越教越好,你的却越管越不听话?-会明心理.jpg

 有些孩子会觉得:我就是因为没有办法在学校,才不想去的,去学校是非常痛苦的事情。父母不能理解我,你们站在了坏人的一头,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可以相信的。这样长大的孩子往往会懦弱、自卑,反正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于是做事也畏手畏脚,讨好别人,缺乏自我。

 还有些孩子为了避免被父母惩罚,就会选择欺骗行为,比如撒谎。这样的行为如果固化下来,那么他在亲密关系甚至未来的亲子关系互动中,都会经常采取欺骗行为。

 甚至有些孩子,在暴力之中妥协,那么他就知道,哦,原来暴力可以让别人屈服于我。那么对不满事件的处理往往会使用攻击手段,造成不可收场的后果。

 正确惩罚孩子

 用打骂甚至枪击孩子的方式,来矫正孩子的错误行为,即使出发点再好,对孩子都是不可估量的伤害。这种伤害并不仅仅来源于身体上的疼痛,更多的是心灵上的。

 一般0-3岁的孩子犯错,多数是无意识的本能行为,这个时候过于惩罚会让他们形成反常的心理表征;3-6岁可以适当进行惩罚,但不宜太多;6岁以后,孩子开始发展出自我意识,惩罚会加剧他们的自卑和不安全感;青春期的孩子就更不应该过多惩罚了,这会让他们产生严重的叛逆心理,和父母站在对立面。

为什么别人的孩子越教越好,你的却越管越不听话?-会明心理.jpg

 那么如何正确惩罚孩子呢?

1. 与孩子进行充分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诉求,弄清楚不良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动机是什么,如果孩子需要力量与支持,那么先给予支持。

2. 增强法。在孩子表现出好的行为时,可以给予正性强化物,或者撤销惩罚物。比如做一些孩子喜欢吃但平时吃不到的食物、把之前没收的手机还给孩子等。

3. 代币管制法。在年龄阶段比较小的孩子身上,父母可以采取奖励小红花、小贴画等形式,对孩子的正向行为实行强化,孩子可以通过表现良好获得这些奖励,利用奖励跟父母换取自己想要的物品和礼物。

4. 消退法。只关注孩子积极的部分,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不予注意,使之自然而然的消失。

 版权声明:本文为会明心理咨询中心原创首发,对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