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疫情下的“心理现象”背后的驱动力引人深思

来源:会明心理 发布时间:2019-02-28 浏览次数:3973

2020年,一场席卷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民揪心。不得不说,这场疫情对每一个人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在这场与疫情的斗争中,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心理现象”。这其中既有积极正面的态度和行动,也有消极甚至极端的反应。在这些心理现象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心理驱动力呢?这应该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深思的下面这几点,是我们最常见到的:

 

正面反应:

文案图片1.png

 

 1.医护人员“逆行”奋战一线

心理现象:“超我”人格的实现


 

文案图片2.png


 2.宅在家中仍坚持锻炼身体,持续学习的人

心理现象:坚持对健康“自我”的管理

 

 反面现象:

 

文案图片3.png

 

1.不戴口罩辱骂工作人员,不接受检测甚至故意破坏设施。

心理现象:过度的自我夸大,不健康的自恋人格

 

 

文案图片4.png


2.对疫情状况感到过分焦虑和消极,无法自我调控

心理现象:非黑即白,分裂化的看待事物。

 

病毒来袭,大家或多或少都焦虑,抑郁,同时对于一些人也产生了很多与实际风险不成比例的焦虑、抑郁等心境障碍

关于病毒的流行,我们从一些科普知识中知道,这些微小的病毒粒子,是经过了上亿年的进化,变得如此具有传播性和变异的不稳定性,让我们人类谈之色变,而应对疫情,我们每个普通人,除了做好自我身体健康的安全防护,自不必多说,而从内在心灵成长方面,学习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建设我们强大的内心防护也是不容忽视的

 

文案图片5.png

 

链接:

精神分析学说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他从自己的医疗实践中发展起来了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同时也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含着两个主要的部分,即意识和无意识。意识是能够觉察得到的心理活动,无意识则包含人的本能冲动及出生后被压抑的人的欲望。这种欲望因为社会行为规范不允许满足,而被压抑到内心深处,意识不能将其唤起。它不同于觉察不到的通常意义上的无意识,为区别其间,后来经常将其叫做潜意识。后来,弗洛伊德又提出前意识的概念,认为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一种中间心理状态。


撰稿人:会明心理王宾老师

王宾.JPG

报名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可以回听哦!

张张文章名片.jpg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会明心理咨询」,奉献心理好文,带你疗愈自己。请注意,任何形式的转载请与微信后台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