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明心理:怎么知道自己是否有强迫症?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2799 点赞量:17
目前还没有诊断强迫症的有效量表,临床上还是通过有经验的心理健康专业人员通过深度面谈来确诊。
也许有一天,当我们更了解强迫症的生理机制之后,我们也许可以通过基因标记和扫描脑部特征性模式进行确诊。另外,一些药物测试可以排除可能引起强迫症状的神经状况。
例如,如果一个人在45岁的时候头部受了伤,然后表现出了强迫症症状,那么我们会考虑他的症状是由头部受伤引起的。再例如,一个10岁的小姑娘突然就开始担心被细菌感染了,每天洗手洗很多次。而事实上,这些症状是由一个月前得的脓毒性咽喉炎引起的,而非强迫症。
尽管这样的例子不是典型的,但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有一些强迫症的案例实际上就是免疫系统对尚未治愈的呼吸感染做出了异常反应,而这些异常反应随着时间的积淀,逐渐发展成了强迫症。
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院的医学博士Sue Swedo将这类强迫症称为“大熊猫”。大部分强迫症的案例都是从不易察觉的症状表现开始的,几个月或几年后才变得明显。而只有当患者回顾过去的时候才意识到早期其实已经有生病的迹象了。
不过,你还是可以做些事情来确定自己是否有强迫症的。事实上,绝大多数强迫症患者在就医诊断之前,都是自己先进行了诊断的。发现自己有强迫症,通常是从接触外界信息开始,比如看电视脱口秀节目、看新闻、读报刊或网文,就比如你正在看的本篇文章。
在美国,有关强迫症的意识觉醒来自于ABC电视台在1987年播出的名为“20/20.”的电视报道。这一报道引发了大规模的媒体关注,进而促进了有关强迫症的临床研究,进而引发了一场拥护强迫症及患者的运动。最终,强迫症基金会有限公司的成立正是得益于此。
在看到有人和他们一样以前,很多强迫症患者都会感到孤独。在认识到自己患的是一种常见的大脑疾病以前,他们通常会觉得自己丧失了理智。在听到别人的描述以及“强迫症”这个名字以前,他们也不知道该怎样描述自己的经历。当他们终于看到科学家在全力研发强迫症的治疗之方时,他们才终于看到了希望。
从认识到自己的强迫症到寻求帮助,往往需要很长时间。若问到为什么花如此长时间才求助,他们的答案往往是,“觉得尴尬”。强迫症的症状是如此讨人烦、如此隐私,以至于他们很难向别人谈起,甚至包括最亲爱的人以及专业的心理健康人员。
因此,一个比较好的避免羞耻感的办法就是,自己对照强迫症的症状表现(最好带有案例)观察自己的情况。
在看那些案例的时候,有的时候会觉得“这个人是不是有病”,因为按照自己的正常逻辑,案例主人公的行为会看起来很荒谬。但有的时候也会觉得,“这简直就是在写我自己!”
而对于专业人员来说,任何强迫症症状都不是荒谬的、可笑的。他们不会因为一个人有强迫症状而嘲笑他。因此,这种羞耻感其实也是没必要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