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览室

您的当前位置:心理辅导 > 阅览室>实用心理

北京心理咨询:为什么孩子老是和父母对着干?也许只是父母太唠叨

发布时间:2019-10-10文章来源:浏览次数:8852 点赞量:15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为了孩子的成长可以说是操碎了心,为了孩子的未来,父母甘愿受苦受累,为了能够让孩子听话,父母则不断对孩子孩子进行说教。但是北京心理咨询发现很多孩子面对父母的说教都会对着干,为什么孩子老是和父母对着干?也许只是父母太唠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父母对孩子不断的提醒、叮嘱或者是重复要求孩子去做某件事情。而这些也是被孩子称为唠叨的话语。

  很多父母都将唠叨这种说教方法来当做常用的教育方式,以此希望孩子能够听话,但是现实往往都是父母越喜欢唠叨,孩子则越不喜欢听从。

北京心理咨询:为什么孩子老是和父母对着干?也许只是父母太唠叨

  之前在网上看到过一个新闻:女儿因为妈妈唠叨将妈妈微信设为免打扰。

  事情起因是一次妈妈想用女儿手机网购,在支付完成后,无意发现女儿手机中与自己的微信聊天界面显示着消息免打扰的标识。

  对此妈妈非常的难受,继续查看才发现女儿只对自己设置了免打扰,于是询问女儿原因。结果女儿发现妈妈乱翻自己的手机很生气,几天都没有和妈妈说话。

  当记者联系到女儿询问原因时,女儿表示原来是母亲因为太过关心自己,老是对自己发消息,且很多都是鸡汤,警示文等,导致自己忍不住设置了免打扰。最近自己也在反思,准备取消这个设置。

  我们都知道妈妈唠叨是为了女儿好,但是要知道,当你讲第一次的时候如果孩子不听,那么你重复讲第二次孩子还是不会听的。如果你讲第一次,孩子就已经听了,也无需再讲第二次。

  很多孩子都非常反感父母对自己重复的叮嘱和提醒,因而父母的唠叨孩子多半都没有听进去。


  过度唠叨是件双输的事

  北京心理咨询分析现在父母对于孩子的关心大都通过唠叨来表述,但是这样往往陷入了家长越唠叨孩子越不听从,而孩子越不听从家长越唠叨的恶性循环。

  过度唠叨有没有效果?

  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听牧师演讲的时候,感觉牧师说的很好,因此打算捐款。但是10分钟之后,牧师还在演讲,这时马克·吐温已经有一些不耐烦了,于是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在演讲,他决定不捐款了。等到牧师终于讲完,马克·吐温已经非常气愤了,于是从盘子里面偷了2元钱。

  这在心理学上就是“超限效应”。当一个人受到刺激过多,过长的时候,会让心理上不耐烦,甚至出现逆反。

过度唠叨是件双输的事

  而父母的唠叨,也是一种“超限效应”。

  父母的唠叨,不仅会损害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甚至会让孩子做出与父母期望相反的事情来。明明父母想要传递的是自己的爱,但是却因为唠叨,变为了对孩子和自己的伤害。


  别再让唠叨成为你和孩子之间的隔墙

  斯特娜夫人是美国著名的学者,在教育孩子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功。

  一次,女儿维尼夫雷特问母亲斯特娜夫人:自己可以去朋友家玩吗?

  斯特娜夫人答应了女儿,但是要求女儿必须在中午12点回来,因为下午还要一起去看电影,且一直打扰别人也很不礼貌,于是女儿就去玩了。

  到了约定的时间且过去了20分钟,女儿都还没有回来,而斯特娜夫人也只是安静的等着,直到半个小时后,女儿才回来。

  斯特娜夫人看见这么晚回来的女儿,也没有直接发火,而是对女儿说“因为你晚回来那么久,今天看电影的时间来不及了,真遗憾。”

  而女儿因为自己晚回来没有看到喜欢的电影,也记住了这个教训,从此以后没有再失言过。

  也许很多父母在面对孩子出错的时候,会对孩子长篇大论,或讲道理,或批评孩子,或是反复叮嘱孩子以后不应该这样等等。但是斯特娜夫人只是耐心等待然后用一句话让孩子自己明白,因为迟到错过了喜欢的电影。

  有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一位成功的母亲,要谨记两个字,那就是“闭嘴”,停止对孩子的唠叨。

  对于孩子,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空间。不要去过多的约束孩子,对于孩子的行为,父母可以给出意见、提醒或者建议,而不是对孩子一直唠叨。

  北京心理咨询提醒父母,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应该先了解孩子这么做的原因,而不是一股脑上去就对孩子说教或者打骂。与孩子沟通父母需要了解到孩子的感受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