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览室

您的当前位置:心理辅导 > 阅览室>实用心理

无端的恐惧——谈存在性焦虑

发布时间:2016-12-19文章来源:浏览次数:7299 点赞量:13

     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是预期即将面临不良处境的一种紧张情绪。事实上焦虑多半是有原因的,不管是担心明天的考试、拚业绩、还是因为家人生病,推根究底时,通常能找出一个或几个理由,让我们知道自己在紧张些什么。但是,我们也许有过一种这样经验:不知道为什么紧张,或者说,无缘无故地感到不舒服。这是一种很难说的体验,也许是空虚、也许是彷徨、也许只是一种说不出来的难过。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也许能够找出一些征候来,譬如你在担心一些早已被遗忘的事情,或者是你遇到了一些情境,回想起过去的痛苦经验。但是,我们继续将这些问题推到极点,有些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的焦虑竟然是没有来源的。换句话说:也许可以用现在的诸事不顺、早年的家庭经验等等来解释目前的焦虑,但是终究有一些是我们无法解释的。

    什么是存在性焦虑呢?我先要说明什么是存在。存在是一种万物的根本,正因先有它,然后才有其它万物。也就是说一件事物都不存在了,那还有什么可谈的?先存在,才能谈它的本质;不存在,那谈它的本质都是没有意义的。例如,鸡蛋存在,飞机存在,鸟兽存在,人类也存在。这些都存在,所以才能被我们所讨论,试想,一个在两亿年前绝种、又没留下化石的细菌,如今不存在了,我们根本不会去讨论它。所以,存在是万物的根本,也是思考对象的根本。因为鸡蛋、飞机、鸟兽、人类都存在,所以我们都可以称之为存在物。

    但是在这么多种的存在物当中,都是一样被分析、被讨论的。但人类这种存在物似乎不太一样。不一样是因为人类会思考,人类具有可变性(也许动物也能思考,但至少我们不是动物,不必去关心他们能不能思考)。人类是先存在了,才开始找寻本质——人都是先活了,也不知道为什么就被生在这个地方,被这样的父母抚养,我们胡里胡涂就来到这个世界,先存在了,然后才开始找寻自己要干什么?是什么样的人?我们透过学习与工作来界定自己。

    在二十世纪初的存在哲学大师海德格与沙特的著作中,我看到了人们与生俱来的荒谬性:人都是莫名其妙来到这个世界的。我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我为什么会有这个遗传?我为什么会活在这样的家庭?我为什么是这样的个性?我为什么有这样的机缘?这些没有一样是我所知道的。

    我们就像被人用丢的,丢到了这个世界,即所谓的“被投掷性”。但是,我们却往往不甘愿接受这样的命运。所以,我们会不断努力,求学、工作、找寻另一半,这就是我们想克服万难,为自己的荒谬找寻一个答案——我们想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一个人,能做到什么事。

但是,日常的生活却有一种特性,就是透过媒体、日常经验,来让我们忘掉自己的这种使命。记得小时候,我对世界感到好奇,对自己感到好奇,我会问:“我是谁?我来自何处?我又将往哪里去?”但是慢慢长大,工作一忙,我就忘了这些事情,我接受了社会的安排,为了加薪而高兴,为了股票下跌而悲伤,我慢慢忘掉了自己的本性。在哲学里,我们便从「人」的角色,变成了「非人」。我跟社会的每一个份子一样,为了同样的事情高兴,为了同样的事情悲伤,没有个性,只有一样的脸孔。

    但是,有一样东西会提醒我,阻止我继续这样沉沦下去的——那就是死亡。死亡是存有的毁灭。正因为有死亡这档子事,我们不管愿不愿意,都得接受生命有限的观念。尽管金钱可以买到万物、尽管任何事情都有人可以代劳,就是死亡这条路只能你自己去走,没有人可以替代你。这时,我们就不能在沉沦于这个非人状态了,我们得觉醒起来,发现自己实在找不到存在的理由,或者说,我们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而活,死亡逼迫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面,找到自己存在的本质——这就是存在的焦虑。

    为了避免存在的焦虑,我们都会用很多方式来麻痹自己,像最常见的一句话:“不要想就好了嘛!”,以及饮酒、旅游、玩乐、上班等等,都是很普遍的方法,但可惜的是——谁不会去想?酒终究有醒的一刻,旅游终究得回来,上班终究有下班的一刻。尤其,到了午夜梦回,或者深夜独处时,没有朋友,没有工作能够再分担你我的责任了,存在的焦虑就会再度出现。我曾经看过《存在与时间》这么一本书,其中有一句颇富诗意的话“来自良心的呼唤”,这个良心就会呼唤着我们,叫我们惊觉时间之有限,我们得做些什么,但又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我们胡里胡涂地来到这个世界,庸庸碌碌地过着一天,又即将胡里胡涂地离开这个世界。为什么?我不知道。

    这就是存在的焦虑。一种来无影,去无踪,只有在一个人面对自己的时候,才会在内心深处呼唤你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