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览室

您的当前位置:心理辅导 > 阅览室>实用心理

三面两点,从容应对职业倦怠

发布时间:2016-12-19文章来源:会明心理浏览次数:7587 点赞量:4

最近在看金星秀,说到快过年了,又到了辞职的高峰期。我就这个话题询问了周边的朋友,发现很多人出现了如下情况:


1、对工作丧失热情,情绪烦躁、易怒,对前途感到无望,对周围的人、事物漠不关心


2、工作态度消极,对服务或接触的对象越发没耐心、不柔和;


3、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常常迟到早退,甚至开始打算跳槽甚至转行。


如果不凑巧地命中,那我可以恭喜你:你,职业倦怠了。


“职业倦怠症”又称“职业枯竭症”,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更强调心理方面的疲倦。


职业倦怠通常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呢?


首先,情感枯竭。员工缺乏活力,没有工作热情,感到自己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这也是职业倦怠的核心纬度,通常具有最明显的症状表现;


其次,去人格化。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工作敷衍了事,个人发展停滞不前,行为有别平常等;


第三,无力感或低个人成就感。员工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并伴有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的下降,认为工作无法发挥自身才能,而且是繁琐的、枯燥无味的。


职业倦怠,不仅不利于员工个人成长,更会影响部门的整体运转。当我们对此有所察觉,还是要及时应对,对症下药。从员工自身角度来讲,有两点是我们可以尝试的:


1、认识自我。所谓“认识自我”就是要认清自我价值,掌握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觉察倦怠的征兆,了解自己的主观情绪是否影响了自身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变化,有没有做好积极准备。只有保持积极的自我认识,才能正视应激情境的客观存在。也才能勇于面对各种现象、准确地对待周围环境中的一切人和事,有针对性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控制,并尽量与周围环境保持平衡状态,从而避免应激给自己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损伤。同时,才能对可预见的应激,进行自我调整,主动设置缓冲区,提高自己的心理应付水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及周围环境,才能正视生活及工作中的变化,积极、主动地迎接各种挑战,走出倦怠;


2、寻求积极的应付方式。这里的应付是指成功地对付环境挑战或处理问题的能力。通常,积极的应付方式可以使自己有效地面对心理应激, 重新恢复生理与心理的平衡水平状态;消极的应付则往往会使人继续停留在充满压力的应激状态,继续消耗自身潜在的能量,产生倦怠,甚至导致心理疾病。


在应付方式的选择方面,我们常常会用到以下两种策略:


 一种是运用心理暗示。

暗示,是指在无对抗态度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具体表现为使人按一定的方式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信念。


暗示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着很大的影响。积极的暗示可帮助被暗示者稳定情绪、树立信心及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当千头万绪、不知所措时,不要抱怨、退缩、自怨自艾,否则人就很容易陷入倦怠,不可自拔。这时候,我们可以用言语反复提醒自己:“分清轻重缓急,一件一件来”, “与其痛苦地做,不如快乐地做”,等等。在言语的自我暗示下,个体的急躁、泄气、灰心会逐渐削减,慢慢变得情绪稳定、有条不紊、充满信心。进而心理状态得到调节,心理活动水平得到提高,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激情。


二是学会适应的策略

曾经听过NBC电视节目主持人查理.琼斯的故事,给我感触很深:因为害怕而拒绝变化,往往会使事情变得更糟;如果选择面对生活中的变化和挑战,积极应付,并及时作出反应,则会在迷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路。也许在这个过程中会付出艰辛和代价,但它会帮助你在变化的时代获得成功。应激行为研究泰斗塞里曾说:“很多人停滞在一个阶段感到失败,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不愿改变现状”。随着应激而改变,这是适应的最关键的问题,只有自己才能帮助自己。要改变,那就行动吧!


管子《心术》下篇中记载:“心术者,无为而制窍者也。”运用心理策略来影响心理状态,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心理水平,告别倦怠。而对已经出现的情绪压力和困惑,可以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早防范,早治疗。


我要点赞: +1
分享到: